第一百五十章計破王國——皇甫嵩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五十章 計破王國——皇甫嵩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人,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征為侍郎,遷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為左中郎將,率兵討平黃巾之亂,“威震天下”,戰後被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裏侯。到任後,他奏請減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中平五年,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董卓掌權時,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經其子皇甫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誅後,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誅滅其宗族。晚年歷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興平二年,皇甫嵩去世,獲贈驃騎將軍。唐德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皇甫嵩,出身在邊地將門世家皇甫家,他的父親皇甫節,是當時的雁門太守,為帝國駐守北方;他的叔叔為度遼將軍皇甫規,為帝國安撫羌族,揚名塞外;他的祖上,也皆為漢帝國一時之虎將,名聞四海。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負著家族的榮光,學武,是皇甫嵩所必須的,然學文,更好文,也說明了皇甫嵩與尋常將門子弟的不同,但,如其他官宦子弟一般,皇甫嵩開始時的出仕,也是較為順利,舉孝廉,茂才,仕途可謂一路暢通。
依靠著家族背後的實力,他的上位便是輕而易舉的,然而,此時的皇甫嵩卻拒絕了一切的私人征招,甚至就連當時漢帝國軍方最有實權的太尉和大將軍的征召,皇甫嵩也都一並選擇了拒絕,為什麽?皇甫嵩為何要這樣做呢?很多人為什麽看不懂之後的皇甫嵩,其實,從這一點上看,皇甫嵩或許從來都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或者說,皇甫嵩的所為,或許從未是僅僅為了自己,拒絕了當時帝國所有實權派征召的皇甫嵩,卻欣然應允了帝國皇帝公車的征召,並擔任了帝國北地太守一職,何謂北地?帝國最靠近異族之地,而這,就是皇甫嵩的選擇。
黃巾起義為禍九州,駐守北地郡的皇甫嵩首當其沖,同年以皇甫嵩為左中郎將,令其與右中郎將朱儁,各領一部不足兩萬人的軍隊,出征黃巾。出征黃巾第一仗,對戰長社,然而當此危急之時,右中郎將朱儁卻是首戰而敗,整個漢帝國,頓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便都凝聚在了這個剛剛抵達長社的皇甫嵩,無他,如若皇甫嵩再敗,黃巾軍的鋒芒將再無人可抵擋,漢帝國也就算是真的完了,而皇甫嵩呢?面臨朱儁部的兵敗,他無奈,畢竟兵少將寡,只得入駐長社城,而後,黃巾軍波才部遂舉大軍圍城,妄圖一舉殲滅帝國平叛軍。
兵少將寡,又被人圍城,情勢危急如此,然皇甫嵩卻也不愧為一代名將,如其對部下所言:“用兵之道,不在多寡,而在隨勢而動。黃巾軍雖然勢眾,更攜勝利之威,士氣正旺,但是黃巾軍畢竟只是一支剛剛才組建不久的軍隊,其無論是行軍駐紮還是軍隊必備器械都是不太完善,更何況黃巾軍所駐紮之地也多為草地,如若以火攻之,那麽,當年戰國時期田單用火牛計大破諸侯聯軍的奇功在今日便可重新出現了。”說做便做,皇甫嵩也很清楚,不能再拖了,帝國援軍不知何時能到,而黃巾軍的援軍卻是遍地都有,一旦等待黃巾軍主力全部聚齊,那麽,其部下這一萬多人,便是必死無疑。遂於當夜,趁大風之際,派少量銳士在夜間出城縱火,一時之間,城外黃巾軍駐地火光四起,黃巾軍士卒本身就不是真正訓練有素的軍隊,面對此情此景,更是大亂。於是,正如皇甫嵩所推算的那樣,而後,發動總攻,如史書所記:“大破之,斬首數萬級。”
只此一戰,皇甫嵩在朱儁兵敗,天下矚目之際,以其孤軍大破黃巾軍波才部,一舉將整個帝國失利的局勢幾乎徹底扭住,而其他各路平叛軍便也在皇甫嵩的帶領下,開始了對於黃巾軍的全面總攻。汝南一戰、陳國一戰、陽翟一戰、西華一戰,逢戰必勝,直打的黃巾軍幾乎無還手之力,很快,周圍三郡便全部平定。可以說,黃巾起義之後的漢帝國,正是皇甫嵩的一次又一次勝利,生生的將這個本就該摔倒趴下的帝國,重新又一次的拉了起來,平定三郡之後的皇甫嵩,緊接著又進軍東郡,於倉亭一戰,又殺黃巾軍七千人,並生擒黃巾軍大將蔔己。然盡管皇甫嵩一路勢如破竹,但整體上,整個漢帝國軍隊對黃巾軍的作戰卻還是始終處於不利狀態,尤其是漢帝國主力所屬的北中郎將盧植、東中郎將董卓對黃巾軍主力所屬的黃巾軍主帥張角的作戰,相持了那麽長時間,卻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皇甫嵩部率軍接替盧植和董卓,進擊黃巾軍主力,廣宗。皇甫嵩軍於黃巾軍主力於廣宗相遇,頓時,二者便展開了激戰,然黃巾軍主力大帥張梁卻在失敗後退守廣宗城,並仗著城堅兵多,妄圖據城死守,卻不料,當夜皇甫嵩先是假意迷惑張梁軍,待其放松警惕後,便突然夜襲張梁軍,一時之間,漢軍與黃巾軍主力的大會戰便徹底引發,其結果很顯然,依然還是皇甫嵩勝,如史書所記的:“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即使是面對黃巾軍主力,卻依舊是皇甫嵩大勝,而皇甫嵩的軍威也從此刻開始,天下再無人可以與之爭鋒。而後,曲陽一戰,皇甫嵩與鉅鹿太守郭典再一次大破黃巾軍另外一支主力大軍,並再殺其主帥,滅其軍。至此,黃巾軍主力部隊盡滅,而其主要首腦人物,除張角是病逝之外,張梁與張寶也皆為皇甫嵩所斬殺,由此,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民變,也算是基本上平定了。
黃巾後的皇甫嵩,則也如皇甫嵩自己所料想到的,屢次受到朝廷猜忌,屢次遭到貶損,但也同時成為了帝國後期的救火隊長,哪裏危難便去哪裏。皇甫嵩所戰,自然是必勝,征討邊章和韓遂的戰爭,雖然一切順利,成功平叛,但也因為沒有討好當時皇帝身邊的近臣,所以反而遭到了貶官奪地的懲罰,可是,皇甫嵩真的在乎嗎?至少,史書中沒有顯示出皇甫嵩的任何表情。五年,涼州賊王國圍陳倉,覆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後漢書·皇甫嵩列傳》,這一次,應該是皇甫嵩人生的最後一次領軍作戰了,然而即使是最後一次,也一樣是贏的漂亮,贏的完美,尤其是對於後來讓天下都為之害怕的董卓的嘲諷,更是堪為千古美談。根據史書中的表述,當時,董卓軍雖然為皇甫嵩節制,但也畢竟權力頗大,所以便建議皇甫嵩急行軍以救陳倉,然而,皇甫嵩卻是如何說的呢?
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埶,在於此也。”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後漢書·皇甫嵩列傳》。
然而,其結果呢?皇甫嵩簡直如同軍神一般,一切勝負,幾乎都在其算計之內,王國圍困陳倉,從冬季一直到春季,足足八十餘日,卻始終無法攻下陳倉,而後,也如皇甫嵩所預計,果真退走了。無疑,這就是對於董卓赤裸裸的打臉,你覺得你董卓懂兵法,然而,在我皇甫嵩面前,你也就只配給我提鞋。而後,董卓不甘,便在皇甫嵩準備進攻之前,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窮寇莫追的想法來建議皇甫嵩不要追擊,甚至還分別引用了《司馬兵法》和《左傳》中的例子,然而,皇甫嵩卻又是手把手的教董卓如何做人。很顯然,董卓一次次的自以為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襯出了皇甫嵩的卓越軍事才華。也是可笑啊,如此為皇甫嵩所戲弄的董卓,如此在皇甫嵩手下毫無能力可言的董卓,居然會後來居上,不僅成為了皇甫嵩的上官,還一度手握天子,乾罡獨斷天下事,真是可悲啊。
當董卓禍亂朝政之時,皇甫嵩如若一直在牢獄之中還好,然而其子卻跑到董卓那裏痛哭流涕,希望能讓皇甫嵩活下來,而董卓雖然答應了釋放皇甫嵩,卻也是多以譏諷語氣,然而皇甫嵩卻猶如什麽都聽不見一般,還對董卓笑而謝之。至此,那個曾經叱咤風雲,傲視九州的漢末一代名將,終究還是淪為了尋常被董卓欺壓的朝中臣子一般。可惜了,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也沒有在最後建立更大的功業,反而是幾乎默默無聞一般,悄悄的死去,而其後,朝廷也只以驃騎將軍追賜之。
縱觀皇甫嵩的一生,和皇甫嵩本人,其人用兵如神,更為拯救大漢帝國建立了不世之功,然而,卻因為自身的坦蕩和後來的不知名原因,竟然就此泯然眾人。但,在事實上,皇甫嵩最後的堅決不違逆,也的確為後來的很多梟雄以很大的壓力:如董卓,強橫一時無人可制,卻也只敢換天子,而不敢真正代天子;如曹操,橫掃北方,卻也終究不敢越那最後一步。皇甫嵩,這個人,他活著的時候,就代表了一個屬於他那一代人的傳奇,而當他死後,則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人,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征為侍郎,遷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為左中郎將,率兵討平黃巾之亂,“威震天下”,戰後被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裏侯。到任後,他奏請減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中平五年,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董卓掌權時,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經其子皇甫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誅後,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誅滅其宗族。晚年歷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興平二年,皇甫嵩去世,獲贈驃騎將軍。唐德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皇甫嵩,出身在邊地將門世家皇甫家,他的父親皇甫節,是當時的雁門太守,為帝國駐守北方;他的叔叔為度遼將軍皇甫規,為帝國安撫羌族,揚名塞外;他的祖上,也皆為漢帝國一時之虎將,名聞四海。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負著家族的榮光,學武,是皇甫嵩所必須的,然學文,更好文,也說明了皇甫嵩與尋常將門子弟的不同,但,如其他官宦子弟一般,皇甫嵩開始時的出仕,也是較為順利,舉孝廉,茂才,仕途可謂一路暢通。
依靠著家族背後的實力,他的上位便是輕而易舉的,然而,此時的皇甫嵩卻拒絕了一切的私人征招,甚至就連當時漢帝國軍方最有實權的太尉和大將軍的征召,皇甫嵩也都一並選擇了拒絕,為什麽?皇甫嵩為何要這樣做呢?很多人為什麽看不懂之後的皇甫嵩,其實,從這一點上看,皇甫嵩或許從來都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或者說,皇甫嵩的所為,或許從未是僅僅為了自己,拒絕了當時帝國所有實權派征召的皇甫嵩,卻欣然應允了帝國皇帝公車的征召,並擔任了帝國北地太守一職,何謂北地?帝國最靠近異族之地,而這,就是皇甫嵩的選擇。
黃巾起義為禍九州,駐守北地郡的皇甫嵩首當其沖,同年以皇甫嵩為左中郎將,令其與右中郎將朱儁,各領一部不足兩萬人的軍隊,出征黃巾。出征黃巾第一仗,對戰長社,然而當此危急之時,右中郎將朱儁卻是首戰而敗,整個漢帝國,頓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便都凝聚在了這個剛剛抵達長社的皇甫嵩,無他,如若皇甫嵩再敗,黃巾軍的鋒芒將再無人可抵擋,漢帝國也就算是真的完了,而皇甫嵩呢?面臨朱儁部的兵敗,他無奈,畢竟兵少將寡,只得入駐長社城,而後,黃巾軍波才部遂舉大軍圍城,妄圖一舉殲滅帝國平叛軍。
兵少將寡,又被人圍城,情勢危急如此,然皇甫嵩卻也不愧為一代名將,如其對部下所言:“用兵之道,不在多寡,而在隨勢而動。黃巾軍雖然勢眾,更攜勝利之威,士氣正旺,但是黃巾軍畢竟只是一支剛剛才組建不久的軍隊,其無論是行軍駐紮還是軍隊必備器械都是不太完善,更何況黃巾軍所駐紮之地也多為草地,如若以火攻之,那麽,當年戰國時期田單用火牛計大破諸侯聯軍的奇功在今日便可重新出現了。”說做便做,皇甫嵩也很清楚,不能再拖了,帝國援軍不知何時能到,而黃巾軍的援軍卻是遍地都有,一旦等待黃巾軍主力全部聚齊,那麽,其部下這一萬多人,便是必死無疑。遂於當夜,趁大風之際,派少量銳士在夜間出城縱火,一時之間,城外黃巾軍駐地火光四起,黃巾軍士卒本身就不是真正訓練有素的軍隊,面對此情此景,更是大亂。於是,正如皇甫嵩所推算的那樣,而後,發動總攻,如史書所記:“大破之,斬首數萬級。”
只此一戰,皇甫嵩在朱儁兵敗,天下矚目之際,以其孤軍大破黃巾軍波才部,一舉將整個帝國失利的局勢幾乎徹底扭住,而其他各路平叛軍便也在皇甫嵩的帶領下,開始了對於黃巾軍的全面總攻。汝南一戰、陳國一戰、陽翟一戰、西華一戰,逢戰必勝,直打的黃巾軍幾乎無還手之力,很快,周圍三郡便全部平定。可以說,黃巾起義之後的漢帝國,正是皇甫嵩的一次又一次勝利,生生的將這個本就該摔倒趴下的帝國,重新又一次的拉了起來,平定三郡之後的皇甫嵩,緊接著又進軍東郡,於倉亭一戰,又殺黃巾軍七千人,並生擒黃巾軍大將蔔己。然盡管皇甫嵩一路勢如破竹,但整體上,整個漢帝國軍隊對黃巾軍的作戰卻還是始終處於不利狀態,尤其是漢帝國主力所屬的北中郎將盧植、東中郎將董卓對黃巾軍主力所屬的黃巾軍主帥張角的作戰,相持了那麽長時間,卻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皇甫嵩部率軍接替盧植和董卓,進擊黃巾軍主力,廣宗。皇甫嵩軍於黃巾軍主力於廣宗相遇,頓時,二者便展開了激戰,然黃巾軍主力大帥張梁卻在失敗後退守廣宗城,並仗著城堅兵多,妄圖據城死守,卻不料,當夜皇甫嵩先是假意迷惑張梁軍,待其放松警惕後,便突然夜襲張梁軍,一時之間,漢軍與黃巾軍主力的大會戰便徹底引發,其結果很顯然,依然還是皇甫嵩勝,如史書所記的:“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即使是面對黃巾軍主力,卻依舊是皇甫嵩大勝,而皇甫嵩的軍威也從此刻開始,天下再無人可以與之爭鋒。而後,曲陽一戰,皇甫嵩與鉅鹿太守郭典再一次大破黃巾軍另外一支主力大軍,並再殺其主帥,滅其軍。至此,黃巾軍主力部隊盡滅,而其主要首腦人物,除張角是病逝之外,張梁與張寶也皆為皇甫嵩所斬殺,由此,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民變,也算是基本上平定了。
黃巾後的皇甫嵩,則也如皇甫嵩自己所料想到的,屢次受到朝廷猜忌,屢次遭到貶損,但也同時成為了帝國後期的救火隊長,哪裏危難便去哪裏。皇甫嵩所戰,自然是必勝,征討邊章和韓遂的戰爭,雖然一切順利,成功平叛,但也因為沒有討好當時皇帝身邊的近臣,所以反而遭到了貶官奪地的懲罰,可是,皇甫嵩真的在乎嗎?至少,史書中沒有顯示出皇甫嵩的任何表情。五年,涼州賊王國圍陳倉,覆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後漢書·皇甫嵩列傳》,這一次,應該是皇甫嵩人生的最後一次領軍作戰了,然而即使是最後一次,也一樣是贏的漂亮,贏的完美,尤其是對於後來讓天下都為之害怕的董卓的嘲諷,更是堪為千古美談。根據史書中的表述,當時,董卓軍雖然為皇甫嵩節制,但也畢竟權力頗大,所以便建議皇甫嵩急行軍以救陳倉,然而,皇甫嵩卻是如何說的呢?
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埶,在於此也。”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後漢書·皇甫嵩列傳》。
然而,其結果呢?皇甫嵩簡直如同軍神一般,一切勝負,幾乎都在其算計之內,王國圍困陳倉,從冬季一直到春季,足足八十餘日,卻始終無法攻下陳倉,而後,也如皇甫嵩所預計,果真退走了。無疑,這就是對於董卓赤裸裸的打臉,你覺得你董卓懂兵法,然而,在我皇甫嵩面前,你也就只配給我提鞋。而後,董卓不甘,便在皇甫嵩準備進攻之前,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窮寇莫追的想法來建議皇甫嵩不要追擊,甚至還分別引用了《司馬兵法》和《左傳》中的例子,然而,皇甫嵩卻又是手把手的教董卓如何做人。很顯然,董卓一次次的自以為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襯出了皇甫嵩的卓越軍事才華。也是可笑啊,如此為皇甫嵩所戲弄的董卓,如此在皇甫嵩手下毫無能力可言的董卓,居然會後來居上,不僅成為了皇甫嵩的上官,還一度手握天子,乾罡獨斷天下事,真是可悲啊。
當董卓禍亂朝政之時,皇甫嵩如若一直在牢獄之中還好,然而其子卻跑到董卓那裏痛哭流涕,希望能讓皇甫嵩活下來,而董卓雖然答應了釋放皇甫嵩,卻也是多以譏諷語氣,然而皇甫嵩卻猶如什麽都聽不見一般,還對董卓笑而謝之。至此,那個曾經叱咤風雲,傲視九州的漢末一代名將,終究還是淪為了尋常被董卓欺壓的朝中臣子一般。可惜了,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也沒有在最後建立更大的功業,反而是幾乎默默無聞一般,悄悄的死去,而其後,朝廷也只以驃騎將軍追賜之。
縱觀皇甫嵩的一生,和皇甫嵩本人,其人用兵如神,更為拯救大漢帝國建立了不世之功,然而,卻因為自身的坦蕩和後來的不知名原因,竟然就此泯然眾人。但,在事實上,皇甫嵩最後的堅決不違逆,也的確為後來的很多梟雄以很大的壓力:如董卓,強橫一時無人可制,卻也只敢換天子,而不敢真正代天子;如曹操,橫掃北方,卻也終究不敢越那最後一步。皇甫嵩,這個人,他活著的時候,就代表了一個屬於他那一代人的傳奇,而當他死後,則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